崇川区是南通市的核心城区,下辖10个街道、108个社区。
近年来,该区以“为民服务体现善治、公共服务宣导法治、志愿服务彰显德治、评议服务开展自治”“四位一体”为抓手,做到了“12个有”——“邻里服务有特色、社区服务有基本、互助自助有社团、窗口服务有标准、法律服务有平台、综合执法有保障、志愿服务有骨干、引领风尚有典型、志愿嘉许有激励、组织评议有团队、议事协商有规章、评议结果有运用”,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和自治能力。
窗口服务有标准
崇川区规范社区服务厅建设,设置全科服务窗口,每个社区配齐全科社工2-3人。68项基本服务事项下放社区办理。同时,社区结合实际,明确代办事项,增加特色事项。优化服务流程,规范服务标准,完善信息服务系统,实行代办服务、首问负责等制度。法律服务有平台
社区建立健全“一办一委三室”,即社区综治办、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警务室、律师工作室、信访接待室。综治办牵头辖区治安防范、矛盾纠纷调解、社区矫正、安置帮教、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;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好纠纷排查工作,及时调解辖区各类民间纠纷;警务室主要承担掌握社情民意、管理实有人口、组织安全防范、维护治安秩序、服务辖区群众等职责任务;律师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;社区信访接待室按照各级信访条例制度,及时接待、处理群众信访。综合执法有保障
在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局的基础上,该区在社区层面整合执法人员、社区干部、邻里理事、街长、保洁员、志愿队伍等力量,成立社区综合执法工作站,按“1+2+X”配备力量,即1名社区城管主任担任站长,综合执法队员和邻里理事长各1名任副站长,社干、志愿者等力量X名为工作人员。利用基层网格化包保,健全巡查发现、处置反馈、协同联动、考核评价四项工作机制;规范执法人员工作标准和流程,按公示、量化、分类要求,定时、定点、包片履职,实现“综合执法驻社区、管理服务零距离”。明确区级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干部等公职人员为志愿服务骨干对象,制定《崇川区公职人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》,要求公职人员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参加志愿服务,全年时长不少于25小时。社区合理设置项目,每月通过志愿服务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项目信息2次。骨干志愿者可选择到本单位结对社区、居住地所在社区或其他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。
引领风尚有典型开展“一榜双评三讲”活动。“一榜”,即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小区主要入口处设置好人榜,选树敬老孝亲、志愿服务等身边典型;“双评”,即在社区评选社区好人,在全区评选崇川好人和文明新风典型,扩大典型影响力;“三讲”,即依托道德讲堂、志愿宣讲队,讲述社区好人,宣讲崇川好人,巡讲文明典型,营造向典型学习、向典型致敬的良好氛围。
志愿嘉许有激励
《崇川区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》出台,以崇川志愿服务平台记录为依据,综合考虑志愿者服务时长、服务质量等因素,对优秀志愿者、崇川好人、文明新风典型进行表彰。志愿服务时长满20小时即可兑换相应物品或服务,优秀志愿者可享受直系子女区内优先入托入学、免费外出疗养、区属医院绿色通道就诊等激励待遇。